close

再悟道德經第二十三章:「…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;德者,同於德;失者,同於失。同於道者,道亦樂得之;同於德者,德亦樂得之;同於失者,失亦樂得之…」,轉換為因果說法,即言→種甚麼因得甚麼果,俗語因果之說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」不就等於道德經所言「同於道得道,同於失得失」;簡言之,  老子道君與道家所言「天道報應」之涵義等同於坊間所言「因果報應」;所以,因果報應之道理不是舶來品,而是道家自始即傳述。

然而,「天道」是否可以「因果」為之概括?
非也!因果只是天道的一個重要環節;
  老子道君所傳天道尚有若干重要環節,再舉一重要環節,譬若基督宗教核心教義「神愛世人」,這也是  老子道君傳道重點,所以道德經第六十七章:「天下皆謂我道大……我有三寶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慈故能勇...」,慈即是慈愛、慈悲,就是「神愛世人」之至理;何謂「慈故能勇」,聖賢仙佛相信神愛世人,自己也同神一般愛世人,與  上帝站在同一邊,得到  上帝為後盾,以「道」為依歸,聖賢仙佛自然最勇,凡人無知而不懂「慈」,所以常常憂鬱、驚、怕與患得患失。至於「毀神者」,最是無知。
又,道德經第二十七章:「…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;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。是謂襲明。」,「常善救人、無棄人」也是慈愛之表現,「常善救物、無棄物」則是兼愛萬物生態環保,這也是  老子三寶中「」之深意,  可見道家在兩千多年前即知生態環保之重要性。
人類的腦智比之於神的智慧,猶如螻蟻的腦智比之於人的智慧;  老子道德經的智慧,與無量壽經中  阿彌陀佛的智慧即是如此深邃。所以,劣者在下不敢妄言完全透視天道所有環節,劣者在下以上之論述乃是天道若干重要環節之一二而已,依劣者所能見,至少尚有魂魄環節尚未論述,以後再敘。

文章來源: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

arrow
arrow

    英英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